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数动态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数字文化产业信息月报(七~八月)

信息来源:投资管理部  添加时间:2021/09/10  浏览次数:3032次

1631263012597973.png

1 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打造一批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

7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门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其中提出,在社会民生领域,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5G+智慧医疗、5G+文化旅游样板项目,5G+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

《行动计划》明确了5G应用15个重点领域。其中对“5G+文化旅游”提出,突破数字内容关键共性技术,推进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端云协同渲染、三维重建等关键技术研发,开发适配5G网络的AR/VR沉浸式内容、4K/8K视频等应用。打造AR/VR业务支撑平台和云化内容聚合分发平台,推动与5G结合的社交、演播观影、电子竞技、数字艺术等互动内容产业发展。促进5G和文旅装备、文保装备、冰雪装备的融合创新。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线上演播等新业态,鼓励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文化和旅游消费新模式发展,打造沉浸式文化和旅游体验新场景。

2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

《规划》在“基本原则”部分提出,要始终坚持党对文艺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提升作品质量、坚持艺术规律。《规划》在“创作重点”部分提出,要紧紧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国家战略、重要精神财富、优秀传统文化等开展重点艺术创作,全面展现新时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反映新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

《规划》在“主要任务”部分提出,要全力推进新时代艺术精品创作、推进中华优秀艺术传承传播、推进新时代文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文艺团体建设、构建新时代文艺评价体系,用精品力作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展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为中华民族提供丰厚滋养,为世界文明贡献华彩篇章,努力开创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新局面。

3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

7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印发。《行动计划》对“十四五”“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总体设计和任务谋划,部署了三大任务、十二个专栏,成为未来五年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纲要指南。

为进一步细化任务书、路线图,增强《行动计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动计划》设置了十二个专栏,具体包括:“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务实推进计划、“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平台巩固计划、“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品牌提升计划、“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丝路艺术精品创作行动、“一带一路”文物国际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促进行动、“一带一路”旅游体系建设提升计划、“一带一路”文化和旅游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一带一路”非遗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市场监管合作计划、“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重点推出计划。同时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抓好队伍建设、保障资金投入、加强风险防范、强化落地执行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保障措施,为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提供有力支撑。

4 浙江发布《数字化改革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省级地方标准

7月19日,浙江日报发布《每一条公共数据都有分类标签》指出,近日,浙江省发布《数字化改革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指南》(DB33/T 2351—2021)(简称《指南》)。这是浙江省针对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发布的首个省级地方标准,将于8月5日起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实施。《指南》根据公共数据具有的共同属性或特征,从数据管理、业务应用、安全保护、数据对象四大维度,将公共数据分成30余个子项。根据《指南》,今后在浙江,每一条公共数据都将被打上分类标签,经精细化分类、精准化标签,政府部门可对数据采取有效管理。《指南》还根据公共数据遭泄露、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侵害客体)的危害程度,确定了公共数据的安全级别,共分为4级,由高至低分别为:敏感数据(L4级)、较敏感数据(L3级)、低敏感数据(L2级)、不敏感数据(L1级)。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在健全非物质文化保护体系方面,《意见》要求要完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在现有基础上,统筹建设利用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推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配套改建新建传承体验中心,形成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等在内,集传承、体验、教育、培训、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设施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传承体验设施。研究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管理制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备案和评估定级制度。

在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方面,《意见》要求要加强分类保护。阐释挖掘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社会功用,创新表现方式。提高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的实践频次和展演水平,深入实施戏曲振兴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加大对优秀剧本、曲本创作的扶持力度,增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推动传统体育、游艺纳入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推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中药炮制及其他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将符合条件的传统工艺企业列入中华老字号名录,支持符合条件的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依法取得医师资格。丰富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力度方面,《意见》要求要促进广泛传播。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丰富传播手段,拓展传播渠道,鼓励新闻媒体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专栏等,支持加强相关题材纪录片创作,办好有关优秀节目,鼓励各类新媒体平台做好相关传播工作。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培训、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在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活动。加强专业化、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活动。

6 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文艺评论,发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增强文艺评论的战斗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促进提高文艺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意见》指出,要把好文艺评论方向盘。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评论建设,注重文艺评论的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批驳假恶丑,不为低俗庸俗媚俗作品和泛娱乐化等推波助澜。《意见》指出,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健全文艺评论标准,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不唯流量是从,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意见》指出,要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加强文艺领域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倾向性问题等研究,注重对新人新作的评论,针对热点文艺现象等及时组织开展文艺评论,有力引导舆论、市场和大众。《意见》强调,要强化组织保障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文艺评论工作纳入繁荣文艺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协调工作机制,中央和省级主要媒体平台要加强评论选题策划,推进重点评论工作。

7 湖南大力推动数字文化和旅游发展

日前,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培育新型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鼓励各地制定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优惠政策。

《意见》提出,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强湖南公共文旅云、智慧文旅平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高新视频产业,推进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V谷”。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传统文化和旅游业态改造提升。在长沙市、株洲市、郴州市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优先建设一批集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艺术展览、沉浸式体验型项目等多种业态的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意见》还提出,鼓励旅游景区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拓展无接触、少接触型消费模式。

8 广东省发布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三年计划

近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三年计划(2021-2023)》(以下简称为《计划》),以“平台+内容+终端+服务”相结合,提升广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及服务效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机制。

《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广东省在公共数字文化领域的建设目标:到2023年,广东省将逐步建成涵盖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等公共文化服务的省级“一站式”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将对接国家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对接省“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平台等升级网络政务服务、民生服务平台,将实现数据共享、统一认证。

《计划》还发布了《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2021—2023重点项目列表》,共15项公共文化数字建设重点工作任务。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列表》将从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地方特色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加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推广及创新服务模式、强化公共数字文化安全、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扩大优质公共文化数字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9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十二项重点任务和四项保障措施,进一步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任务包括:

统筹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以本市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等作为试点,建立统一的执行标准体系,开展珍贵文物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实现文化数据多维度标识与关联。分阶段推进上海文化数据库建设,逐步连接打通各类文化数据库。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连接,高效搜索”的要求,建设上海文化专网和市级云平台,为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检索调度、安全传输、交易运营等提供基础算力和云服务。推进文化数字体验馆(园)示范点建设,推动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商场、进客厅。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场馆“无接触服务”,倡导公共文化服务“数字无障碍”。鼓励场馆与企业合作,创新交互体验应用,丰富智能化应用场景。完善公共文化机构服务与管理系统,推动优化各类线上文化平台功能,打造智能便捷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更均衡、更便捷、更精准、更充分。强化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加大微视(音)频、慕课等资源建设力度,完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整合公共文化服务数据,对接“一网通办”平台和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

1631263162545768.png

1 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即将在西安幸福林带环球港开展

DM_20210910163552_001.PNG

7月2日,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在西安幸福林带环球港开始预展。此次展览是由故宫博物院与北京观唐大有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合作举办,北京千界创意公司策展承办。展览以“行走的故宫文化”为主题,包含展卷、观山、游云、赏花、浴马、入宴、时趣等展区,将传统绘画作品与数字技术融合,打破文化、艺术、科技界限,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世名画的意境之中,与古人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体验。据了解,故宫《石渠宝笈》绘画数字科技展的“展卷”区展出的绘画作品,是甄选出《石渠宝笈》中数十幅最具代表性书画作品,以1:1的比例还原仿制。本次展览采用MR混合现实技术、全息多媒体技术、AI智能人脸识别等数字科技手段,对经典画作进行创意诠释,按画作内容分类的逻辑打造了“观山、游云、赏花、浴马、入宴、时趣”六大主题数字体验区,将名家画作意境转变为美轮美奂的感映空间,呈现从虚到实,循序渐进的观展体验。在张弛有度的观展节奏中,获得古人所传递的能量及精神愉悦享受,让观者如入画境,与古人心怀共振,徜徉于艺术时空之中。

2 阿拉善右旗加快实施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

近日,阿右旗加快实施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阿右旗博物馆数字化保护项目计划对108件(套)馆藏等级文物进行三维数据和纹理采集,完成文物建模和纹饰提取工作,并从“实物导向”拓展到“信息导向”,把博物馆在运营同时,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使互联网参与到博物馆内部信息的建构当中,将其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放在网络上,使藏品在网络上以虚拟的方式更广泛的呈现于工作中。阿拉善右旗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项目突破了传统陈列展陈方式,充分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采用三维立体动态技术展示,通过这些数字化服务可以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藏品的魅力,拉近观众与藏品的距离,为博物馆文化的传播和宣传带来更好的效果。

3 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开馆

近日,位于富阳黄公望隐居地的富春山居数字诗路文化体验馆开馆,这是今年富阳“迎亚运展风采”九大工程之一的文化兴盛工程的重要项目。这是一座数字化新型文旅融合展馆,基于富阳文旅大数据平台,大家可以沉浸式走进《富春山居图》,体验‘人在画中游’的美妙;还可以通过扫码进行云上参观,实现线上线下双互动,切实感受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中的精彩美景。

4 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南宁举行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办的第16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合作”,旨在交流推广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经验,探讨新时期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及路径,展望中国与东盟开展文化产业合作愿景,助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局长谢金英表示,东盟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分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愿意同东盟国家在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演出及会展、文化装备制造生产、数字文化产业、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实现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乃至经济共同繁荣发展、打造更高水平的战略伙伴关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 腾讯音乐将推出NFT加密艺术品平台服务“TME数字藏品”

DM_20210910163552_002.PNG

7月30日,腾讯音乐宣布计划在八月推出NFT加密艺术品平台服务“TME数字藏品”,目前QQ音乐已在内测中。该平台将依托区块链技术,向用户发行虚拟数字收藏品,该技术未来或将被应用在数字专辑及限量周边产品中。且该平台技术很可能会在腾讯音乐旗下各产品中同步上线。

6 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成果正式发布

7月30日,以“科技翅膀上的传统艺术”为主题的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成果全球发布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为积极响应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件精神,落实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从2020年4月,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宣布成立《中国民族文化数字文库》项目,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收集分布在华夏大地各类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将其数字化后存放在区块链网络上,供全球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过1年多的建设,平台已收集超30万数字化文化素材,签约3万名摄影师与设计师,联合营销数字文创国潮产品销售额突破10亿,并通过“区块链+文化+消费品”的服务模式,推动农产品提档升级,赋能乡村振兴。

7 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成立

8月11日,全国同行业中首个智库——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成立仪式在京举行。首都十几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多家国内品牌数字文化企业的代表近百人出席并见证了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成立仪式。据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委、区政府非常支持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的成立并寄予厚望。海淀区是北京市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搭建了一个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政产学研一体化的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必将为北京乃至全国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点燃更多的智慧火花,进而推进北京和中国数字文化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8 文化艺术AR呈现标准发布 为全球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近日,由我国牵头研究制订的“文化艺术增强现实呈现技术需求及应用框架”标准(以下简称“文化艺术AR呈现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成为国际标准(标准编号ITU-T F.740.2),成为继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T.621)和数字艺术显示国际标准(H.629.1)之后,我国文化领域的又一项国际标准。据了解,F.740.2国际标准定义了利用AR技术进行文化艺术数字化表达的需求、应用场景和参考框架,为文化和旅游领域使用AR技术开发数字展示系统或场景提供规范,可以应用于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单位体验场景建设、沉浸式体验新业态发展、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旅游发展、文化和旅游宣传推介等领域。F.740.2国际标准从立项到正式批准共用时35个月,该标准明确了文化艺术AR呈现的技术规范,填补了文化艺术AR呈现国际标准的空白,为国际市场提供了文化艺术AR呈现的系统方案,为全球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9 浙江省“数字非遗”工程赋能高质量美好生活

在浙江,非遗网、非遗网络学院、非遗微信公众号、非遗抖音号、非遗视频号等“数字非遗”工程成果正在赋能高质量美好生活。搭建传播平台,让非遗保护全民皆晓。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和媒体深度融合趋势,浙江省及时把“非遗+互联网”提上议程,创新和丰富非遗保护的传播载体和渠道,通过构建微博、微信小程序、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体系,加强浙江非遗网、浙江非遗微信公众号、浙江非遗官方抖音号等平台建设,形成了浙江非遗传播新媒体矩阵,营造了浙江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也随之提高。

建设全省非遗数据库,让非遗资源社会共享,线上线下“一张网”。浙江已经建成的全省非遗数据仓,录入市级以上非遗项目3980项、代表性传承人3564名,各类数据9.84万条。市级以上名录项目资料录入率达100%。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非遗知识图谱,深挖数据关系,新建成一批如浙江大运河文化带、传统工艺、传统戏剧、曲艺、研培等专题数据库。目前,浙江省非遗数据库建设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云游非遗·影像展”影像展播清单中,浙江有50多件作品入选。

用好“非遗大脑”,让人工智能技术参与管理。运用5G、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浙江非遗Go”等小程序建设成为浙江非遗展示体验的重要互动平台。如通过浙江省非遗公共服务平台、浙江省非遗体验旅游平台等平台,开设线上非遗传承公开课,进行“云上戏剧——浙江好腔调传统戏剧展播”,组织非遗进校园,推介非遗旅游线路等,深受社会各界好评和市场认可。

撰文 | 投资管理部

编辑 | 姚一舟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