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PARTY CONSTRUCTION
党建活动
学习交流
中数党建|青年学习小组开展“学用新思想 悦读伴成长”读书实践活动

信息来源:中数研究院  添加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1702次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加强青年教育引领,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组织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开展“学用新思想 悦读伴成长”文化和旅游部青年读书实践活动。团员青年围绕《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享学习心得,

学习新思想,悦读伴成长

读书荐语

1689213945181218.png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图片2.png

分享人:北京中数世纪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李晗

本书以回顾党的宣传工作史为主线,将各时期我党面临的主要任务作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了随着工作重心转移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党不断对宣传思想工作做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转变。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建设时期我们开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我们提出“黑猫白猫论”,步入新时代后我们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宣传。史料丰富、主题鲜明、语言生动,概括总结出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一百多年来党的宣传工作服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伟大历程和重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是党宣传思想工作的百年变革史,党的宣传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发展,历经艰险苦难,而又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工作的经验丰富而深刻,因此学习党的宣传史有助于我们在历史前进规律中找到正确方向,认清历史方位,遵循历史规律,提升历史自觉、坚定历史自信。在守正中创新,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宣传工作迈向新胜利。

1689214007360247.png

《中国人眼中的美》

1689214031999355.png

分享人:大数据中心 王子钰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中国人眼中的美。作者通过深入地研究和敏锐地观察,揭示了中国人民对美的多元性和丰富性。这不仅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的艺术和自然之美。

其次,本书以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让读者身临其境。无论是山水之间的宁静与壮美,还是艺术作品中的细腻与精湛,读者都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那种独特的审美享受。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使读者的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和深入。

最后,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贴近人心的阅读体验。作者用心描绘了中国人民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望和热爱,让读者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和景观产生共鸣。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对于人文情感的体悟,读者都将在本书中获得难忘的心灵触动。

总之,《中国人眼中的美》是一本值得推荐的读物。它汇集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视角,为读者带来了一场深入了解中国美学的精彩之旅。无论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艺术爱好者,还是希望了解不同文化的普通读者,本书都能够带来丰富的知识和启发。

1689214080541980.png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图片6.png

分享人:影视中心 刘仲

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习近平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也是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珍贵历史资料。

1689214138378957.png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怎样落地落实》

图片20.png

分享人:大数据中心 郭涛

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高书生主任分别从实施背景、 技术路线、中心环节、主要特征、决策部署五大方面入手,用体系化思维对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进行了全方位地阐述和深入解读。依据《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两项政策文件为基本遵循,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要打牢“底座”,抓住两个关键词,一 是国家文化专网,它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 5G 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形成,具有接入、存储、算力和分发四大服务功能;另一个是标识解析体系,它依托我国提案创建的国际标准关联标识符(ISLI)而建设,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互联互通和确权。

1689214239214649.png

《钱钟书的学术人生》

图片9.png

分享人:大数据中心 刘妍

对于这本书的打开方式门路之一便是:更多去阅读钱钟书先生的相关著作,尤其是《谈艺录》《容安馆札记》《管锥编》《走在人生边上》《听杨绛谈往事》《钱锺书手稿集》《四库提要辨证》《七缀集》《围城》《宋诗选注》《旧文四篇》《也是集》《钱锺书集·人生边上的边上》等书籍后,再反过来阅读本书会相对容易得多,这样你才能对其中很多内容有很深的感触。

非专业人士看,就像大多数我这样的普通人去看这本书,专注点更多是钱钟书先生的“妙语”。所谓“妙语”就是让人看了挺不错,这话说得好,中肯,至于好在哪,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我觉得好就可以了。这本书能让一个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很多,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见解,有了初步简单见解,才会有一次周密理论,或是想更深去了解,接触有关东西,让自己对这一方面的认知立体化,能够将其具象化,至少在脑海中形成一幅蓝图。还有一个未提及的方面便是钱钟书先生的:学术人生化、人生艺术化。就像“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老话,话虽老,但极少有人做到,做到你也可以“人生艺术化”。关于钱钟书先生所作笔记,我们看个数据就足矣了,比如:《钱锺书手稿集》是钱先生的读书笔记,字字句句都由他亲笔写成,是已知手稿集中篇幅最大的个人巨著。不仅篇幅大,更在内容广和深;不仅“空前”,恐亦难乎为继。

1689214301458757.png

《电影编剧的秘密》

图片11.png

分享人:办公室 侯刘天卉

读完《电影编剧的秘密》后,我对编剧创作的理解更深了,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尤其是有志于从事电影行业的人。这本书用对话的形式,探讨了芦苇从创作《霸王别姬》的电影剧本开始,近二十年的创作历程(1993年-2013年),其中既有通用的编剧创作技巧又有实战经验分享,还有对世界经典电影的分析,可以说是理论和实践都包含了。

本书收入芦苇和王天兵的四次谈话,将芦苇的成长经历与电影编剧技巧的讲解融为一体,既有普适的编剧法则又有实战教训,还有对电影经典的案例分析,除了深入探讨类型与艺术关系之外,还有芦苇对自己职业生涯重要作品的技巧分析,包括《秦颂》《霸王别姬》《活着》《李自成》《等待》《杜月笙》《白鹿原》《图雅的婚事》等。谈话内容实在具体,又有可操作性,可以当成一部编剧教程。作为创作示范,书中还附有芦苇从未发表的电影剧本《赤壁》全文。一个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普通中国人,既没有世家出身,也没有专业学历,他是怎样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电影编剧的?通读后,读者会得到答案,而且会发现创作可教、创作可学,也许还会跃跃欲试,有信心完成一部电影剧本。

1689214362101962.png

《中国戏曲电影史》

图片13.png

分享人:影视中心 王茵楠

戏曲电影是中国戏曲与西方艺术碰撞融合的影片种类。中国电影的起源便是戏曲片,1905年《定军山》拉开了中国电影的帷幕,此后至今,戏曲片的发展随着中国电影历史的长河或来势汹涌,又或徘徊沉淀,随着时间的洗涤保留了其独有的戏曲电影美学特征。该书以时间为脉络,清晰呈现戏曲片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戏曲电影经历了自身变革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变迁,相互影响与制约,《中国戏曲电影史》将其历史发展的全部原因,清晰地勾画在读者的眼前。作为第一部中国戏曲电影史的书籍,它深刻讨论了戏曲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关系,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矛盾如何去处理,附着大量的实证来清晰阐释二者微妙的关系,予以读者一个需要深思的理论视角。无论读者对于戏曲电影的哪一个方向有所疑问,相信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高小健先生是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主要专业方向是中国电影史研究,一直潜心研究中国戏曲电影相关的学问,曾先后出版著作《中国戏曲电影史》、《新兴电影:一次划时代的运动》《中国电影史》(撰稿之一,李少白主编)等。在中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和文化、电影剧作理论和电影剧作家、电影导演、戏曲电影等研究方面撰写、发表论文数十篇,发表大量影视评论。主要论文有《西风东渐与20年代中国电影价值观》《30年代电影文化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费穆电影”与中国民族电影的美学风范》《电影剧作的演进》《换一个角度看历史――中国30年代电影的商业化复读》《新中国以来对中国电影历史的复读》《30年代中国电影对美国电影的态度》及《都市生活的魅力――重读<新旧上海>》等。

图片14.png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图片15.png

分享人:影视中心 张博淳

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好这次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以前在地方考察召开工作座谈会时,叫做“考察并召开”,这次是为了召开而考察。当日新闻联播还报道了外交部长秦刚参加上述活动,说明文化不仅有对内的内容,还有对外的方向。可见文化传承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对于我们长年从事宣传思想文化条线的工作者来说,这次重要讲话非常有指导性和内涵深意,我推荐大家深入学习领会。我的体会有三:

一是美。总书记总结提炼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让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明如何美。连续性,中华文明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的一种生生不息、会呼吸的美;创新性,一种“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守正出奇的美;统一性,一种坚定团结凝聚的美;包容性,一种海纳百川、开放的美;和平性,一种谦和、内敛、大气的美。5000年绵延不息的中华文明,构筑起了独特的东方之美,这种美有具象的,不论是《千手观音》《只此青绿》,还是冬奥会上的折柳传情、迎客松,还是那些“活起来”或正在不断苏醒的中华大地上不断出土的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同时,这种美也体现在我们的仁义礼智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先贤智慧和大国气韵上,足以证明华夏文明的伟大。

所以总书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真是太精辟的论述了。

二是合。进入新时代,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首先是契合,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产生于西方欧洲的一种外来理念和思想,能够在20世纪一个文化传统迥然有别的东方国度获得广泛传播,并且能够生根开花结果,前提必然是某种价值上的契合度;其次是融合,总书记指出“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仅仅是契合是无法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必须是两种文化思维方式的融合,由并行变为有机统一,才能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才能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汇聚起最大程度上的文化认同,彰显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三是信。总书记这次讲话阐述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和“第二个结合”的五个深刻内涵,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贯穿起来、结合起来,又进一步夯实了这一思想的文化根基和中国特性,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提出和强化,正是新时代所以新、新思想所以新的一种时代诠释和文化解读,是创新完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极大提振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总书记曾说,“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平视世界”的自信,源自新时代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源自世界潮流浩荡向前的“时与势”,也源自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源自我们根植内心的独一无二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自信。

总书记的这些新观点、新概括、新论断为我们文化系统打开了新的视角和空间,下一步,让我们深刻地去反复领会、贯通运用。

1689214493809651.png

《艺术的故事》

图片17.png

分享人:北京中数世纪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林雪晴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本艺术史读物《艺术的故事》的袖珍本。在频繁使用读书和听书手机应用的时代,这本书我依然选择购买了纸质版。

首先是被书的名字吸引“艺术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作者为你娓娓道来时间长河之中的世界艺术史,不仅不会让人感觉枯燥,而且有特色、有温度,文字细腻动人。

第二是书的装帧。袖珍版前半部分是文字,后半部分是对应文字的相关图片,整本书精美得令人爱不释手。这是一本简洁典雅的小书。

第三是书的内容。本书开篇就指出:“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而已。”读书过程中不禁为世界艺术家们不断攀登进取和奋斗而感动,看似平淡的文字之中蕴藏着一种莫名的力量。作者用优雅又平实的笔调带你领略世界艺术史当中的百花齐放。在历史上,最初艺术家的地位是比较低微的,不被社会所重视,但他们依然用汗水、灵感以及富有创造力的勇气去培育属于他们的艺术之花。在艺术家成长的历程中,他们协调自身艺术观念和赞助人以及公众需要之间的关系。他们在艺术理想和生存实际之间不断作出努力,在风格、题材、审美、手法、复古还是创新等等一系列问题之中作出选择。

在他们身处的遥远时代,他们的艺术理想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样忽明忽暗。即使现在我们认为他们创造出了不朽的传世之作,而那些作品成为了世界文明的宝藏。也许,我们不是在欣赏艺术,我们是在欣赏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心灵世界。中文版前言里提到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现在的中国向世界放眼望去,立足于我们的文化自信自强,加强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希望达到美美与共的精神境界。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世界艺术的冰山一角。

1689214562692165.png

《乐府之乐》

图片19.png

分享人:北京中数世纪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王敬鑫

“当世界年纪还小,我们曾这样欢爱、相思与别离。”腰封上的这句话像是在点拨大家,也像在述说书中故事。在古代乐府是古代采集诗歌机构,同时也记录了普通人的故事。作为中国人的经典文学,乐府中有悲欢离合,有酸甜苦辣,还有人文情怀。本书的注解和赏析由国学大家王运熙及其弟子王国安两代人合力完成,书中精选《上邪》《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130多首经典的乐府诗歌,不仅权威,而且还原了乐府的古典美,结合镂空的剪纸设计,阳光下的剪影,用想象讲故事,充满画面感。传统的锁线工艺,纸张的质感和整体的设计,读书间仿若在与古人对话、与时空交流。喜欢诗词,本质上是喜欢美,又渴望梦想。所以,敬那些壮阔胸怀,敬那些至死不渝。

本次青年读书实践活动,使团员青年深入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和要义,增强了青年同志的学习热情,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实践本领,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动力。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