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数动态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来扎鲁特非遗馆一站式领略草原非遗风采

信息来源: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添加时间:2023/08/01  浏览次数:740次

DM_20230802131357_001.JPEG

7月29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举行。当天,扎鲁特旗非遗馆同步拉开帷幕。该馆分为九大板块,汇集了当地诸多非遗项目,包括乌力格尔、科尔沁服饰、扎鲁特版画、中医药(蒙医正骨疗法、蒙医乌拉灸术、蒙药传统炮制技艺等)、走敖特尔习俗、乐器制作技艺(马头琴、四胡、潮尔琴制作技艺等)、科尔沁皮雕画、非遗美食(奶制品、牛肉干、蒙古果条等)以及提取扎旗非遗元素进行再创作的非遗文创。开幕当天,非遗项目传承人也来到现场进行展示、宣传,并与嘉宾和观众进行交流互动。

乌力格尔

DM_20230802131357_002.JPEG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特有的曲艺说书形式,因采用蒙古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按照有无乐器伴奏和伴奏乐器的不同,将无伴奏说唱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称为“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胡仁乌力格尔的艺人叫做“胡尔齐”。

乌力格尔的语言丰富、流畅、幽默感人,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语调起伏较大,说唱艺人情感流露明显,扣人心弦,是蒙古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口头传唱艺术。2006年,乌力格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科尔沁服饰

11.png

科尔沁服饰展区包括科尔沁服饰和扎鲁特刺绣两个部分。科尔沁服饰是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性别、年龄、季节和场合的不同,款式和色彩略有区别,总体上依旧沿袭着蒙古袍的基本形制以及配戴帽子和饰物的着装习惯。科尔沁服装包括皮帽、毡帽、绸缎头巾、白茬皮袍、羊皮袍、吊面皮袍、棉袍等20余种类,服饰品有彩色飘带棉耳套、彩色飘带皮耳套、发髻式珊瑚头饰、绣花烟荷包、戒指、手镯等。2007年,科尔沁服饰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扎鲁特刺绣以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等绣线为主,通过签、绷、缭、綴、盘、雕、刺、贴、博等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等上面绣出各种美丽图案,刺绣过程中讲究构图均匀、整齐、连贯、协调,常用于日常生活用品上,起到装饰作用。2008年,扎鲁特刺绣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扎鲁特版画

22.png

扎鲁特版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扎鲁特旗也被誉为“中国版画之乡”。扎鲁特版画的特点是运用“留黑”大面积阳刻等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版画内容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场景,内容写实、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地域特色浓郁,从中能够领略到辽阔的草原风景、多彩的民族风情,感受到无穷的艺术魅力。2009年“扎鲁特版画”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医药(蒙医药)

2.png

蒙医药展区包括蒙医疗法、蒙药炮制技艺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医药是蒙古族常用或习用的传统药物的简称,广义的蒙药包括蒙药材及其制剂,是草原人民在长期的医疗用药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用药经验,形成了以寒热理论为主的蒙医药基本理论,蒙医药汲取融合中医药学、藏医药学以及古印度医药学等传统医药学理论和经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的药物资源和炮制工艺及自成一体的用药方法。

蒙医药(蒙医正骨疗法)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医药(蒙医乌拉灸术)在2021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五批扩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药传统炮制技艺在2022年被列入自治区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走敖特尔习俗

DM_20230802131357_009.JPEG

扎鲁特走敖特尔习俗是扎鲁特旗当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的游牧生业模式,周而复始、沿袭至今。“敖特尔”为蒙古语,是“转场放牧”的意思,即按照季节变化和牧草的生长周期转场放牧。这种转场放牧的模式,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使得草牧场得到修养生息,符合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理念。2022年扎鲁特走敖特尔习俗被列入市级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器制作技艺

3.png

乐器制作技艺展区中展示了马头琴、四胡、潮尔琴等多种蒙古族代表性传统乐器的制作技艺。马头琴制作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族四胡音乐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胡制作技艺于2018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尔琴制作技艺于2015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科尔沁皮雕画

4.png

科尔沁皮雕画是一项将绘画、雕刻等技术结合起来的古老技艺,既有线条美,又有立体感,具有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逼真、色彩对比强烈的特点。非遗艺人需将提前构思好的创意在手工鞣制的皮革上勾勒出来,经过走刀线、捶打、上色、缝线、封边等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副作品。复杂高端的皮雕艺术作品还需进行雕镂、镶嵌,制作难度更大、艺术表现力更强。科尔沁皮雕画2022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美食

DM_20230802131357_014.JPEG

DM_20230802131357_015.JPEG

DM_20230802131357_016.JPEG

DM_20230802131357_017.JPEG

非遗美食展区则包含了奶制品、牛肉干、酸马奶、炒米、钱袋羊肚等多种扎鲁特当地特色美食。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主要依靠畜牧业生存发展,牛羊肉、奶制品等在他们日常饮食的营养来源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也是招待贵客的必备品。扎鲁特地区的畜、奶制品品质优良、营养丰富、独具风味,多项食品制作技艺位列自治区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非遗文创

5.png

非遗文创展厅主要展示内容为非遗元素创新产品,以扎鲁特旗非遗项目为设计内容,进行再创作。从现代风格角度出发,结合非遗特性及色彩,设计出多款主题系列文创产品,以那慕汗品牌将非遗进行推广。“那慕汗”是扎鲁特旗文旅投公司重点打造的文旅品牌,蒙古语中意为宁静、寂静。现有“香氛草原”“创享生活”“灵动美韵”“心意相随”“印象天成”“极限酷玩”等六个系列产品,囊括了非遗文创、特色手工艺制品、名优特产等近百余种产品。

扎鲁特旗非遗馆创新性地以蒙古包为原型进行搭建,囊括了扎鲁特当地传统的衣、食、住、行、娱乐、医疗乃至生活理念,呈现出草原游牧民族极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集中展示了当地丰硕的非遗保护成果。地方特色的非遗美食、独具匠心的非遗工艺品及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创在现场也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购买。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