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数动态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数字赋能 非遗“焕新” | 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演讲精华

信息来源:中国数字文化集团  添加时间:2023/08/03  浏览次数:789次

7月29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中共扎鲁特旗委员会、扎鲁特旗人民政府、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国非遗保护协会非遗数字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第二届非遗数字论坛于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举办。

当前,非遗的载体、受众、呈现方式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现代化生活与生产方式的冲击,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本次论坛聚焦“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新活态’”,来自文化、非遗、数字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在论坛上从不同的角度就数字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新发展、新趋势、新模式进行分享讨论。

DM_20230803103114_001.PNG

吉狄马加:构建文化遗产“数据记忆”,让历史走向未来

吉狄马加以“在数字化的今天,文化遗产中的‘活态’记录及其价值”为题,提出对文化要追根溯源,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的深处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焕发出新时代的新光彩。他结合格萨尔史诗和三星堆符号文字等案例深入探讨了科技为文化遗产赋能,文化遗产为科技铸魂,非遗数字化助力保护人类文明的路径与前景。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了非常关键的节点,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应用于非遗保护的精确度是一个考验。“现在,我们有条件通过数字技术将非遗原生的环境、肌理、结构乃至不同版本等保存下来,还可以智能识别特定时期的文化符号,提高解码历史文化的能力和水平。非遗数字化是将人类精神记忆和文明转化为数据记忆、进行永久保存的重要途径,对文化传承和文明延续有重要价值。”吉狄马加认为。

DM_20230803103115_002.PNG

魏鹏举:数字非遗为数字经济树魂

魏鹏举教授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非遗数字化是带动现代中国人文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他提出非遗兼具人文与经济属性。一方面,非遗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多维度的文化价值。同时,非遗具有典型的消费属性,可以推动就业和创业。

关于在数字时代,数字非遗如何融入人文经济,魏教授认为,数字非遗可以为数字经济树魂,树魂同时也树立新的人文经济业态。要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注重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要依循国家文化大数据发展的方向,将非遗资源数字化。通过数字文化贸易,实现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更好地国际传播推广,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最后,魏教授也为扎鲁特旗的数字文旅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积极地实施文化数字化。二是建立数字孪生的云草原。三是打造特色的北疆文化品牌。四是在“数字游牧”社群模式兴起的背景下,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字环境,吸引更多数字人才来到扎旗。

DM_20230803103115_003.PNG

邓丽丽:数字赋能非遗,振兴乡村经济

邓丽丽深度探讨了数字经济、非遗保护及乡村振兴三者的内在关联,分享了大学生陈方刚培训农村妇女做精绣,并利用抖音平台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带动乡村发展及浙江古村寨创新性地通过“跨代美育研学课程”模式,让村民向研学学生传授传统技艺,从而获得了收入和价值体现的两个近年来乡村中非遗活化利用的鲜活案例。

她提出要想在乡村做非遗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研究,要注意五点:第一是要做非遗的数字技术;二是数字非遗的产业化;三是成果还要进行改造,改造现有的非遗产品和企业;四是非遗产品的数据化;五是在整个乡村非遗数字化,数字经济当中涉及到的要素一定需要数字技术进行协调管理,让农民、传承人、政府等各方都受益。

“非遗从乡村中来,希望它能到现代化的乡村中去,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平台将非遗时尚化、国际化,带动村民致富。”邓丽丽说。

DM_20230803103115_004.PNG

李欣: 数字化到数据化,让更多人参与非遗活态传承

李欣从国家政策角度切入,分享了他在文化数字化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李欣认为,非遗是国家文化包括未来文化产业化、文化消费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非遗传承人的作品往往卖不掉,原因是太贵了,无法大量复制,没有办法变成市场化、消费型的物品。应把非遗看作是一种技艺的传承,一种学习,一种教育,而不是简单的商品。通过这样的方式,非遗才有可能产业化和被复制。他认为非遗传承人更重要的不是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而是要将自己的作品授权给他人进行二次开发,元素提取出来以后,重新组合,变成年轻人喜欢的创意产品。

“互联网环境下,能够很方便地将非遗数字化推进到数据化阶段,形成数字资产,通过确权等方式,进而让更多人参与非遗活态传承之中,经由市场反馈,强化非遗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李欣说。

DM_20230803103115_005.PNG

李璐:非遗借直播、短视频实现"活态传承"

随着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快速发展,抖音以较高的用户规模,高度的互动以及生动可视的特点成为非遗传播的新阵地。80和90后年轻人正在成为短视频和直播行业非遗传承的主力军,诸多的非遗达人在抖音找到了技艺传承的新舞台。

李璐从短视频与直播、抖音电商的“看见手艺计划”、生活服务业务及字节跳动公益平台四个方面介绍了抖音集团对非遗创作者的支持以及对传承人的成长经营情况。借助新媒体平台的力量,濒危的非遗内容被更多的人看见,非遗商品打开了销售的新市场,非遗传承人获得了收益,用户能够通过关注、分享、捐赠等便捷的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每个人的生活。

李璐提到,非遗保护传承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解决非遗传承人的生计问题,希望能够通过新媒体的力量,让非遗的美好被更好地看到和传承。

DM_20230803103115_006.PNG

董杰: 数字化将成为内蒙古的重要发展机遇

董杰在演讲中提到,内蒙古承担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责任,要利用好非遗的宝贵资源,将文化资源转成文化资产,促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数字化将成为内蒙古的重要发展机遇,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具有“换道超车”的意义。

他通过“捶打麻油”工艺数字化平台、文博会打响“北疆文化”品牌等实际案例,分享了内蒙古在非遗量化分析与标准化生产、非遗数字版权、数字资产、数实结合、文旅融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实践路径。

董杰提出“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相关决策,对于非遗衍生品开发以及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举措提供技术参照,数字化最终的目的是科学决策”。

热点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