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数动态
专题专栏
通知公告
一门四烈士 代代跟党走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话剧  添加时间:2019/11/05  浏览次数:3477次

《跟党走》剧照     北京市曲剧团供图

    “一门四烈士 代代跟党走”,这是人们对北京市门头沟区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员崔显芳革命事迹的概括。作为京西山区第一位革命传播者,崔显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革命精神令人动容。他牺牲时年仅47岁。受崔显芳的影响,自他以下,这个家庭三代人参加了革命,共出了4位革命烈士。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共产党员在上世纪30年代艰难曲折、激昂澎湃的革命斗争史及革命初期工作的艰巨性,门头沟区委联合北京演艺集团推出京味儿话剧《跟党走》,将崔显芳的感人事迹搬上了舞台。

    贴近生活

    讲述小人物的大情怀

    坐落在门头沟深山处的田庄村是一个拥有优良革命传统、景色优美的红色村庄,是崔显芳的家乡。崔显芳1888年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1922年至1924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北京西部山区第一位共产党员。1924年,他从上海回到家乡,以办学、行医为掩护,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壮大了党的基层组织。

    《跟党走》讲述了崔显芳从一名普通的农民走向革命之路,不断追随革命信仰,建立京西山区中共第一个党支部、第一个县委、第一支红色武装、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故事,塑造了一位个性鲜明、信仰坚定的革命者形象,展现了他以短暂一生完成对革命信仰的完整建构,义无反顾跟党走的执着追求。

    之所以将崔显芳作为主角,该剧制作、演出单位北京市曲剧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多次到其家乡采风、翻阅史料之后发现,他的人生选择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和勇于献身的无私精神,对年轻人以及广大共产党员有着深刻的感召和教育意义。

    “作为文艺工作者,塑造英雄、歌颂英雄是我们的职责。崔显芳烈士的事迹感染着我,他对革命事业高度的前瞻性,对知识传播的充分重视以及在革命斗争中的组织能力都深深吸引着我,成为我创作的动力。”该剧编剧满意在经过前期采风、大量翻阅历史资料之后,仅用3天时间便塑造出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讲述其以办学、讲学的方式开启民智,成立农会、县委以组织民众进行革命斗争,开设药铺、银铺加强与上级和党员支部联系等事迹,力求多侧面勾勒出一位质朴共产党员不平凡的一生。

    挖掘戏剧张力

    多角度塑造人物

    为了让崔显芳的事迹更好地呈现在舞台上,该剧深挖人物性格发展变化、人物关系和情节的展开,并充分挖掘戏剧张力,侧重呈现崔显芳在追求革命信仰的道路上遇到的种种阻力和矛盾,其中也展现出他与反派势力的斗争。

    《跟党走》的故事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作。该剧导演池骋表示,这部剧回避了过去英雄人物塑造“高大全”的创作思路,而是通过更多细节展现人物性格。“我们运用舞台表现手法刻画了崔显芳的家人,在对其革命事业上的态度转变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全力支持的过程;同时还刻画出崔显芳是如何感化家人,通过真情真意赢得家人和村民的理解与支持,非常打动人。”池骋说。

    饰演崔显芳这一人物角色的是北京市曲剧团演员汪鹏,他透露自己是第一次出演红色题材舞台作品。“每一次崔显芳的出场都不一样。从农民到共产党员,再到组织者、领导者,他的形象和言行举止都会发生变化。”汪鹏坦言,塑造人物的过程也是个人舞台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对崔显芳烈士感人事迹的深入了解,自己也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京味儿十足

    呈现独特地域文化元素

    《跟党走》讲的是北京故事,加上创作团队来自北京市曲剧团,因此这部剧天然带有浓烈的北京味道。在大量台词对白的基础上,该剧辅以独具韵味的小调山歌以及具有京西地域特色的舞蹈来烘托情节。如在表演中加入当地民俗舞蹈太平鼓、霸王鞭,令舞台呈现更加丰富。

    尽管不是以北京曲剧的方式进行表演,但汪鹏表示,话剧的演出方式比北京曲剧更有难度。“北京曲剧唱段主要依靠演员的演唱技巧,话剧对白则需要摒弃技巧,依靠演员对故事及人物的理解,将观众带入到情境中去。”汪鹏说。

    满意同样认为,舞台剧是否让观众感觉“好看”,关键在于创作者在其中倾注的情感。“当观众在舞台上看到当年群众发起游行组成的醒目壮观的提灯会,看到崔显芳与反动势力斗智斗勇的果敢,看到民众为缅怀先烈跳起的太平鼓舞蹈,相信会被震撼和感动,而这就是发生在北京的故事。”


热点聚焦